Hi~欢迎访问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登录 免费注册
平台首页 用户中心 开放平台 服务热线:400-008-2859

新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施行一年 科技立法推进“四链”融合、赋能产业发展

融资政策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网络 / 浏览:877

07

2024-08
 新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施行一年 科技立法推进“四链”融合、赋能产业发展

2023年3月1日,新修订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一年。作为我市科技创新领域基本法规,《条例》对我市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具有统领性、基础性作用。

《条例》施行一年来情况如何?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配套相关政策形成“1+3+2”科技创新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保障,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对于激励和保障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2009年起施行的《条例》,对于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科技创新制度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是,在2021年,我市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痛点’问题,紧跟《科学技术进步法》总体要求,通过吸纳激发科技创新的最新举措、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是该《条例》制定实施以来时隔12年首次修订,并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确保新修订的《条例》的落地见效,一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落实和细化《条例》规定的重要内容,使以《条例》为引领的科技法规政策体系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法治支撑。

“比如,我市形成了‘1+3+2’科技创新法规体系。”该负责人介绍,“1”即以《条例》作为基本性条例,“3”即以《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作为支撑性条例,“2”即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作为支撑性的政府规章。

同时,我市还配套出台或正在制定《重庆市基础研究行动计划(2021-2030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16个政策文件,修订出台《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23个政策文件,从而形成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配套政策体系,全面支撑科技创新法规的实施。

“做好政策与法规的有机衔接,增强科技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将更好地支撑我市实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该负责人表示。

整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2年,我市新增科技型企业60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40家,增长16%和24%

《条例》的正式施行,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再整体推进我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以基础研究为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因如此,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基础研究源头供给,明确政府及部门推动基础研究的职能职责。

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快了基础研究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以落实和细化《条例》内容。例如出台《重庆市基础研究行动计划(2021-2030年)》,修订《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

“《条例》的施行,加上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促进了我市基础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市获批国家基础研究科研项目1013项,项目经费7.22亿元。新增国家“杰青”2人、“优青”13人,首次同年获得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两项基础研究成果还入选了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同时,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国复眼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另外,《条例》新增“企业科技创新”专章,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

“在《条例》支撑下,我市科技型企业纷纷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牵引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该负责人表示,2022年,我市新增科技型企业60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40家,增长16%和24%。今年,我市将加快实施“双倍增”行动,力争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此外,2022年底我市聚焦汽车核心软件和生物医药领域组织实施的首批18个科技创新重大研发项目,90%以上由企业投入为主,企业研发投入近9亿元。

探索“科技政策专员”工作机制

率先在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区域进行示范

“‘良法’必须‘善用’,才是立法的最终目的。”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促进《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扎实落地,市科技局正在积极探索“科技政策专员”工作机制。

据介绍,“科技政策专员”工作机制包含“建点”“牵线”“扩面”三个方面。

一是“建点”,即大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设立科技政策专员。

该负责人称,“从去年七八月开始,我们就在谋划科技政策专员工作,目前有100多家单位报名参与,主要是对各单位科技政策专员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熟悉现行有效的政策有哪些,新增的政策有哪些,核心内容是什么等等。”

二是“牵线”,包括打通信息线,联合科技创新相关部门,汇聚科技创新政策内容及权威解读、政策实施培训等内容,以“易智网”科技政策专区、“创新重庆”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及解读、信息交互平台;打通服务线,充分整合各区县以及园区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等,构建政策服务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服务。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易智网”科技创新政策专区划分了“法律法规”“规章”“科技创新政策”“其他”四个栏目,汇集了国家及地方有关科技创新的各类政策文件。同时,专区还按照“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科研管理”等主题,对政策文件进行了分类,清晰明了,更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想要查询的政策文件。

“通过搭建平台,把政策信息汇集起来,并对科技政策专员进行培训指导,才能让各部门、各单位找得到政策、搞得懂政策、用得好政策。”该负责人表示。

三是“扩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建立协同机制,构建部市、市区、川渝联动的工作面,形成良性互动。

据介绍,“科技政策专员”工作机制将率先在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区域进行示范,再陆续向各类园区、孵化载体等推广。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继续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快完善以《条例》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加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前沿领域立法,加大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三大重点领域的政策供给;突出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核心示范,重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研究部署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创新政策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平台和科技人才集聚落地等方面提供更好地支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