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万州区大数据发展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整“智慧万州”平台。近年来,万州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迅猛。(重庆日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綦江区工业园区美艾(重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尘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智能生产设备。(重庆日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陈星宇/视觉重庆
位于重庆高新区的中国邮政白欣路营业所,工作人员正在接受市民相关事项办理咨询。(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制造业工厂里,一线操作工带着厚厚的手套,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拿着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切割、冲压、打磨……
在智能化工厂,生产情形可不是这样。
近日,在位于合川草街工业园区的汽摩配件生产企业——重庆富川古圣机电有限公司车间里,重庆日报记者看到,一线工人只需在智能生产系统的屏幕上点击“生产加工计划”,选取“零件”、“工序”等指令,再点击“生成”,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就自动开启“干活模式”。
通过智能化,这家企业不仅提高了产品精度,还缩减了7成人力成本。
这种在重庆随处可见的智能化生产场景,背后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所谓融合,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实现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其核心要义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为主线,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近35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让渝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融”出了重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康赛力斯股份有限公司两江智能工厂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了整个生产线的柔性化、平台化和透明化,既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还确保所生产车型的高品质交付。
在这里,关键工序100%自动化,100%全时在线检测。1000多台机器人取代工人,成为工厂的主角。
在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粉针剂智能化制药车间,玻璃药瓶依次进入生产线进行消毒、灌装、密封、贴签、包装、封箱等,全环节无人操作。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每年节省生产成本300万元。
粉针车间包装生产线技术工王渝庆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上班要不断地重复弯腰、抬头等动作,现在负担轻多了,一个人至少可以完成以前三个人的工作量。
在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工人只需按一下生产线旁边的圆形红色按钮,一块块木板就被自动送上滚动的履带。数十台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对木板进行冲切、加工。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来,这条生产线只需10来人,而以前则需要80人。仅人工成本这一项,这家企业就节省近80%的开支。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3年来,重庆推动实施348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其中,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4.3%,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9%,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9.5%,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8.3%。
商贸、建筑、农业……“智慧经济”无处不在
除了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其他门类,又是如何从融合发展中受益的?
以商贸流通业为例。位于杨家坪的万象城与中国电信携手推出5G+MEC(移动边缘计算)商业云平台,构建了体验感与互动性强的智慧购物商业场景。消费者用手机扫描AR(虚拟现实)红包小程序二维码,打开活动页面,再用手机扫描空中任意一处,手机上便出现一个红色福袋。点击福袋,消费者便可获得一个商家的礼品券。这种好玩又实惠的营销手法,为商场增加了大批客户。
在苏宁极物重庆旗舰店,电子价签上显示的商品价格,可根据每次活动优惠自动调整。消费者只需扫码,就可看到商品的店内价格及线上实时价格、商品简介及产地、生产厂家、库存、溯源等信息,明明白白、放放心心地消费。苏宁易购广场还上线了云店,为消费者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24小时不打烊的购物场景。
再来看建筑业。以前,货车进工厂验货,先用磅秤称重量,再对货物进行人工抽检,耗时又耗力。但加持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后,这一切就变得轻松了。前不久,记者在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车驶入厂区大门,先通过原材料入场无人值守系统完成自助称重后,再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智能抽样检测。这家公司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目前他们的产能利用率提高20%以上,不仅节省了300多万元成本,还节省了不少人力。
又来看农业。在忠县,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打造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项目,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依托智慧农业综合平台,在园区管理上实现远程调度。同时,利用5G无人机开展远程高效植保巡检,开展精准种植;通过5G+VR,能沉浸式体验柑橘四季生长过程,发展生态旅游。
今年上半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幅高达21.6%
通过融合发展,重庆“融”出了繁荣的数字经济。目前,重庆数字经济企业达1.85万家,重点平台企业增至351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高达24%。“十三五”期间,重庆智能产业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增幅更是高达21.6%。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庆得以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以2020年为例,重庆“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3.9%,“屏”增长35%,“器”增长97%,“核”增长12.2%,“网”增长16.5%。
显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了双赢。一方面,依靠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了效能;另一方面,从实体经济中,数字经济找到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事实上,也正是基于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的清晰认知,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除了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还将这些智慧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建设“智慧名城”。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让所有单位的信息、数据汇集“云端”,让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应用示范快速推进,这是重庆“智慧名城”建设的典型成果。如今,“渝快办”办理事项超过1875项,用户突破2100万人;“渝康码”上线疫苗接种、行程信息等10余项功能,用户达3449万人,访问量27.2亿次。
为进一步提升“智慧名城”的建设质量,重庆一方面积极构建“云联数算用”全要素集群。如今,重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99%,位居全国前三;“数”方面,政务数据共享达9261类,位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重庆加速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让智慧城市更有温度。2020年国家信息中心和国际数据集团主办的“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重庆收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