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2月28日,一场“屏对屏”“线连线”的特殊会议在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同步举行。双方约定:要在创新上更好地联动。
4月,国家公布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方评估结果,两江新区位列14个区域类新区总分第一,新区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两江新区找准新的增长点。
产业协同
数字经济引领,汽车电子医药齐头并进
3月25日,以“新业态·新机遇”为主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服务峰会在两江新区举行。
经过数年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成渝两地的优势产业。目前,两江新区多家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已经在成都地区进行了布局。
独角兽企业云从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两地的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加快在成渝两地的业务布局和增长速度,我们在成都设立了四川云从天府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打造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开源开放平台,按照规划,该平台将于2022年投用。
数字经济,只是提升两地协同创新能力的产业链条上的一环,而这根链条,正在越铸越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负责人透露,公司将联合川渝地区氢能产业全链条企业,成立氢能动力技术创新联盟,并依托中国汽研成立氢能动力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全方位助力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升级。
在生物医药领域,两江新区企业药友制药,已经与28家川渝地区为主的医药企业联合组建“小品种(短缺药)西部地区联盟”,实现产品优势互补,贯通上下游供应链信息,保障地区化小品种药集中生产与供应。
平台协同
集群注册解创业难题,各大平台蓄势待发
不少科创企业在成立之初,都只是小微企业,因为资金短缺,面临着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注册受阻的难题。
3月29日,两江新区传来好消息:该区市场监管局将推动“集群注册备案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互认”,探索成渝地区集群注册制,两地初创企业可以更自由地选择适宜的创业环境。
两江新区企业漫客空间就是一家拥有集群注册资质的市场主体。总经理杜云霞表示,她正着手推进漫客空间进驻成都相关工作的事宜,“今后我们将通过相互引荐,为两地入驻企业创造更多开展协同创新的机会。”
两江新区也在不断探索协同创新的可能。
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45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规上企业124家)汇聚于此,园区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研究方案,着力加强与成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共享各项政策资源和平台资源,促进两地间的协同创新。”
新区另一大创新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也在2月28日的联席会上被点名:“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成都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共同争取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携手助力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人才协同
政企共同发力,要引才更要育才
无论是产业的协同,还是平台的协同,其背后都是人的交流与协作。因此,人才的协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两地协同创新走向深入的关键。
3月2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庆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职工在成渝地区间转移住房公积金,将由“两地跑”变为“一地办”,办理时间由1个月压缩为2至3个工作日,办理要件简化为1张表,真正实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走”。
公积金贷款跨区使用更便捷,这无疑方便了经济圈内的人才流动。而为了吸引人才,两江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发布《“两江人才”10条》等一揽子人才新政,形成了“1+4”的人才政策新体系。根据新政,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团队,可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
又如,在去年获批成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依靠中国科协的国际科技交流优势,探索建立“双向离岸”的海外人才工作新模式。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促进人才的流动,还需要加强人才的培育。
两江新区的独角兽之一猪八戒网,便是一家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对接人才又培育人才的企业。
“我们将全力以赴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猪八戒网首席执行官朱明跃表示:“未来3年,公司计划在川渝地区设立217个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中心,孵化100万人才,服务100万家企业,实现在川渝各个区县全覆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