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访问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登录 免费注册
平台首页 用户中心 开放平台 服务热线:400-008-2859

如何提升重庆大健康产业的水平和能级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网络 / 浏览:197

25

2020-03
 如何提升重庆大健康产业的水平和能级

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专业人士这样支招

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新冠疫情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识,催生出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市场机遇。我市大健康产业基础和现状如何,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哪些着力点,我市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水平和能级?本报就此进行了深度调查。

3月19日,我市举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0位来自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专业人士,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医药商业模式创新等话题,为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招。

大健康已成为重庆支柱产业

业内人士估计,2019年我市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占GDP比重约6.7%,已成为重庆支柱产业。

在一些重要领域,重庆已经走在国内前列。中科院大学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虹透露,2020年中科院启动了“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项目率先在西部设立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并申请建设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服务于重庆市产业创新,将带动重庆乃至国内健康科学研究新范式,促进新兴大健康产业发展。

发展大健康产业,重庆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以中医药产业为例,市中药研究院院长王勇德介绍,全市现有药用动植物5892种,占全国48%。常用的中药材552种,其中我市栽培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50余种,常年生产收购的地产药材352种,《中国药典》品种的56.92%。栽培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品种有18种,黄连、山银花、党参等道地药材享有盛名。

“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座谈会上,康洲大数据公司董事长石远平表示。

瞄准前沿领域和前沿技术

和一些发达省市比较,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尚有不小的差距。专家认为,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我市需要瞄准前沿领域和前沿技术,才能找到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黄春基认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集中于重大慢病、重大和新发传染病防治、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重点方向,越来越聚焦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和治疗性疫苗研发技术,越来越注重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研发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智能技术加速研发进程,提升研发效率。

黄春基建议,重庆应该瞄准精准医疗的广阔市场,特别是基于基因水平的精准诊断、基于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精准预防等方面,抢占先机。同时,重庆医学检测检验技术和疫苗研发能力水平居国内前列,有必要将快速高通量筛选、新型生物传感器研制、抗原工程技术、新型治疗性疫苗研发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政策配套,打造拳头产业和龙头企业。

产品和体制机制都要创新

把目标市场锁定于医疗和医药的前沿,归根结底要靠创新,既包括产品创新,又包括产业培育上的体制机制创新。

产品创新,关键是打通阻隔,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表示,高校汇聚了大量人才、平台、项目资源,是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源头,也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起点。破解高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两张皮”难题,关键是高校敞开大门,开放合作,加强相关方面资源整合,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

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平建议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相关部门联合主导成立市级联合实验室,着重开展基础性、方向性应用研究,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急难性攻关,重大科研技术项目的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尽量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让重庆制造的医疗器械更快进入市场,抢占先机。”他表示。

王勇德建议加强统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中医医院开展资源“联姻”,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促使中医药创新资源顺畅流动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黄春基认为,重庆军地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上均有较好基础,建议重庆全力争取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区,在打通军地一体的生物医药研究与转化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增强大健康领域产品供给

重庆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四类产业集群

fc3fdb02cd2f1fde41990e.jpg

位于两江新区大地企业公园的重庆迪纳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夏元)当前,人民群众对于医药产品、医疗器械设备和健康食品等需求被充分激发,大健康产业成为“蓝海”。3月1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我市将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中的医药产品等四类产业集群,以增加大健康领域产品供给。

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大健康产业是对与维持、修复和促进健康相关的健康产品生产、经营、服务等产业的统称,其细分领域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等。自去年5月我市印发《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来,推动市内多家医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已有12个“重庆造”医药产品中标全国集中带量招标采购。

“不过,当前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仍面临整体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足等限制。”该负责人表示,包括健康食品在全市食品产业中占比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大,产业平台业务承接能力较弱等,都是当前我市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梗阻”。

对此,市经信委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快培育壮大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健康食品和运动康养用品等四类产业集群。其中,医药产品产业集群将重点发展生物小分子药、化药创新药、免疫细胞治疗细分领域;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产业集群将加快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等产业化步伐,加大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无创及微创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新兴项目的引进培育和产业化力度;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将对标国民营养计划,加强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增加高附加值绿色营养健康食品供给;运动康养用品产业集群将深度挖掘消费者健康生活需求,通过加强产品设计,普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供给。

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四类产业集群加快建成,我市还将加强对大健康领域创新研发、药品及医疗器械临床上市、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标准标识制定的支持力度,并做好政策倾斜、金融支持、人才支撑体系及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保障,采取对大健康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大健康产业专家联合会加快人才培育及引进等多项措施。

中医专家王守富建言:

建立医疗集团、企业、农户构成的中药材产供销联盟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珩)如何推动重庆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要大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3月19日,重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王守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八字方针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还要与当代流行病学有机结合。不断加强检验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的学习、掌握与运用,及时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及时、科学的诊断与治疗。

王守富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市中医院牵头承担市科技局“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等5个应急攻关项目,2个新冠肺炎中药制剂获批。同时制定新冠肺炎预防中药处方,全市使用中药预防方剂24万余副。

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王守富表示,应围绕提高中医医院对抗中药材价格波动大与药材品质不可控的风险能力,从保障企业、农户根本利益出发,鼓励由龙头医院牵头,与当地中医及中西医医院共同组建医疗集团,通过医疗集团、企业、农户搭建产供销产业联盟,以医疗集团的中医药需求为导向,以知名中药企业提供种源、栽培技术指导、药材收购、加工配送为桥梁,以农户获得土地流转与种植劳动两份收入为基础,有计划地种植地道中药材,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互惠的共同体,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在解放思想上,还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按照中西医并重原则,在人才评价、项目支持、科技奖励、经费投入上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医疗、科研的政策支持力度。

重庆将建“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

拿到医生开处方后可实现中药代煎、真空包装、配送到家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张莎)重庆日报记者3月19日从位于中国中药(重庆)产业园的重庆天江一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江一方”)获悉,该公司将与重庆市2-3家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

据了解,位于重庆高新区的中国中药(重庆)产业园是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在全国部署的二十余个中药生产园区之一,也是重庆第一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园区,年产2000吨的中药饮片中心已于去年下半年投产,填补了重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空白。

“中医药在使用中药时最头疼的就是过程繁琐。”天江一方总经理陈淑锐表示,使用中药时涉及拆、泡、煎、煮等流程,而且排队拿药的也很折腾,从医院看完病到喝上药,往往至少耗费四五个小时。

为了解决患者的这些烦恼,天江一方在重庆高新区和中国中药的支持下,即将开展“共享中药”智能配送项目,建立“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

今后患者在医院就诊后,选择配送中心代煎中药,即可回家轻松静候,短时间内即可服用到煎煮好的中药。而代煎的中药,从接方到配送环节全流程均采用“数据追踪”加“人工复核”完成,每一副药在进入专业化的中药加工设备进行煎煮前,都要通过扫码跟踪处方单,最后完成真空包装后,再由专业物流送到患者手中。

“运营这个项目,我们看好的是国家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实现让患者‘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减轻患者负担。”陈淑锐说,他们目前正在和三甲医院洽谈,一旦“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建成,每天可煎煮2000多张处方。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今年底所有养老机构都将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若雯)记者3月19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底,我市所有养老机构都将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在养老机构患病的老人,接受诊治会更加便捷。

目前,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15.6%上升到21.13%、达到721万人;据预测,到2050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为34.9%。

老年人口患病、失能、半失能现象大幅增多,存在庞大的“空巢家庭”、丧偶老人和独居老人群体,老年人群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既是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巨大挑战,也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进养老新业态发展,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10月进行展示,还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发展范围予以重点推进。中铁任之、太极集团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武隆仙女山、綦江横山等7个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正打造新型康养小镇。我市还与丹麦、新加坡分别签订了《养老和护理谅解备忘录》,设立“中丹养老示范基地”和“中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引进新加坡宜康、优护养老集团和华润、远洋等国内外企业建设运营养老机构。

在医养融合发展方面,目前,全市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1095家,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机构有887家,养老机构共有医疗床位0.8万张,护理型床位5.3万张,占总床位数约25%。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到今年底,全市100%的养老机构都将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这意味着,在养老机构患病的老人,可以更加便捷地接受诊治,开药拿药也更方便。”市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届时,养老机构通过聘请医生长期或定期坐诊、与医院签订协议建立“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具备医疗服务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推动大型医疗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等之间实现有效互通转接,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此外,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将被优先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未来,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具备条件的卫生服务中心将逐渐发展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养老机构则将建设医养联合体。

数读》》

大健康已成为重庆支柱产业

业内人士估计,2019年我市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占GDP比重约6.7%,已成为重庆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四类产业集群

重庆市将加快培育壮大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健康食品和运动康养用品等四类产业集群。

重庆医疗服务规模快速发展

2013-2019年,重庆市医疗服务总床位数由14.74万张增长至23.19万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由4.96张增长至7.42张;2013-2019年,社会办医院总数由250个增加到617个,占全市医院总数比重由47.1%增加到72.8%。

重庆中药材资源丰富

重庆市现有药用动植物5892种,占全国48%。常用的中药材552种,其中《中国药典》品种的占56.92%。栽培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品种有18种。

重庆养老机构普及医疗服务

重庆市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1095家,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机构有887家,养老机构共有医疗床位0.8万张,护理型床位5.3万张,占总床位数约25%。到今年底,全市100%的养老机构都将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