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访问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登录 免费注册
平台首页 用户中心 开放平台 服务热线:400-008-2859
服务平台首页>公告列表>公告详情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25 10:25 发布单位: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的通知

城府办发〔2022〕126号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形势 3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 3

二、主要问题 4

三、有利条件 5

第二章总体要求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目标任务 8

四、建设布局 9

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10

一、建设标准 10

二、建设内容 10

第四章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 14

一、建设分区 14

二、任务安排 21

三、重点项目 23

第五章效益分析 25

一、经济效益 25

二、社会效益 25

第六章建设管理和后续管护 28

一、强化质量管理 28

二、统一上图入库 29

三、规范竣工验收 29

四、加强后续管护 30

五、严格保护利用 31

第七章保障措施 33

一、强化组织领导 33

二、强化规划引领 34

三、强化资金保障 35

四、严格监督考核 36

附件1城口县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表 37

附件2城口县县级“七化”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42

 

前 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全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装中国粮;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要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李克强总理对发展粮食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此,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中力量推动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口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12.99万亩高标准农田,在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2021年中央1号文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阶段性任务”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加快推进省、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细化政策措施,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地块。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编制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渝农发〔2021〕125号)要求,区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重点从优化建设布局、谋划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库、落实落细重点举措四个方面进行修改完善。据此编制了《重庆市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和“十二五”以来各乡镇实践为基础,对接《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城口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规划研究编制。《规划》根据城口“三县一城一枢纽”发展定位、农业生产资源条件、地形地貌等,研究提出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分区、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建设监管和后期管护等,是今后推进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性规划,是指导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依据和基础。

《规划》范围为城口县全部行政区域的土地,包括2个街道10个镇13个乡,规划年度为2021年-2030年,共10年。

第一章 发展形势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在耕地保护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整治同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城口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1个,其中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实施项目60个,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农村委实施项目21个,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总面积12.99万亩。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有效解决耕地零散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短缺、质量较低等问题,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为基本符合,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粮食产能10%,后续利用方面农业种植情况良好,对保证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二)在生态环保方面。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根据山区地势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积极开展田园行动,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94平方公里。城口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村庄规划相结合,在项目规划布局上坚持项目效益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在保证田间灌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对村组内现有古树古屋、老路老桥进行保护,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在脱贫攻坚方面。通过道路修建、沟渠衬砌等措施提高生产生活便利性,受益群众逾万人;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均包括项目所在乡镇的贫困村,且贫困村的投入资金不低于总投资的40%,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亩均增收150元以上,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11596户447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千百年来困扰城口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二、主要问题

(一)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偏低。城口县地少坡陡,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难以达到地方标准。经上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潜力有限,规划期主要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城口县地处山区,待建地块和改造提升地块均存在建设条件差、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的问题,亟需提高建设投入标准。

(二)成果发挥作用不显著,农田改造提升任务艰巨。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由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分别推动建设,建设选址缺乏整体的规划,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不统一,建设内容各有侧重点,部门之间沟通对接不通畅,出现了项目成果发挥效益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作用不显著。经评估,已建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不高,农田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三)地形地貌复杂,耕地质量差,耕作条件落后。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受地形地貌限制,以地少、坡陡、土薄为特征,全县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17.7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3%。季节性雨水冲刷导致耕地土层薄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较差。由于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导致耕地复种指数低,耕地利用率较低,规模性经营难度大,耕作条件落后,经济效益差,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已迫在眉睫。

(四)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城口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易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地面侵蚀和生物灾害频繁,由于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田灾毁水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五)绿色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早期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侧重产能提升而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在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施工各环节,未能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存在简单硬化沟渠道路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一些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仍然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强度大,耕地质量提升不明显,支撑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有利条件

(一)中央和市级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通过出台政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工作符合国家的需求,符合人民的需要,正当其时。“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利好,城口作为全市与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区域生态区位优势,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渝川陕毗邻区县综合交通枢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宜居宜业宜游的大巴山生态康养城的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的投入约占农田建设总投资的90%,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城口县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通过实践探索,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等方面探索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统筹、部门协同,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等机制,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更加规范高效。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原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分别管理的农田建设项目统一整合到农业农村部门,构建了权责明晰、上下联动的工作管理新体系,开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格局。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评价激励、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管理办法,构建完善了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管理新体制,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全县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城口县是重庆向北重要交通节点、川渝交界桥头堡、渝川陕西毗邻区县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融入“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借助60公里的快速通道运输,可融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城口县已实现公路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4400公里。城口县正在实施以“构建东西南北四面畅通、铁公空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循环渝东北、快捷大巴山、畅通渝川陕、连接大网络的秦巴山区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五高四铁一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区域交通条件持续跃升。

(五)农业产业发展机遇难得。城口县作为全市最后一批摘掉“贫困帽”的区县之一,也是全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口县抢抓“双高”机遇(高速、高铁),全力推动“四谷”建设(大巴山硒谷、大巴山药谷、大巴山碳谷、中国亢谷),加快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构建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盘活各类生态资源,促进山地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转化机制完善,加快绿色生态向绿色经济转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口县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七化”为主线,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城口县无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科学布局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和数量,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良田粮用,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有序。以《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和细化《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对高标准农田的部署安排,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目标,明确规模和范围、重点项目和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二)坚持统筹兼顾、确保产能。着眼于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以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实施整村整镇建设,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标准和内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

(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田园风貌,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科学设计工程措施,创新施工工艺,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强农田生态景观化建设和农田生态系统保育,建成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

(四)坚持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全面上图入库,强化用途管控,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强化长期跟踪监测,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

(五)坚持服务“三农”,民众参与。始终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做到建设前农民愿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

三、目标任务

(一)上级规划下达的任务。对标《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对城口县下达的任务为:到2025年累计建成14.5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14.5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6.00万亩高标准农田。

(二)总体目标。立足于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根据《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确定规划期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为: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规范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规划2021~2030年期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6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0万亩。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确保全县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5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5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0万亩。

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属性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50万亩。

约束性

到2025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50万亩。

到2030年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0万亩。

2

新增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

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60公斤左右

预期性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

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

3

新增高标准农田

亩均节水率

10%以上

预期性

4

建成高标准农田

上图入库覆盖率

100%

预期性

注:截止2020年,城口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99万亩。

四、建设布局

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农田“一带三区五流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差别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署,城口县属于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巩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按照城口县“三县一城一枢纽”城镇规划分区总体战略,将城口县细化为三个区域,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构建全县高标准农田“三区”建设总体布局,精品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融合区、自然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

 

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落实上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部署,综合考虑全县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因素,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围绕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灌溉能力、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宜机化水平、科技引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耕地质量提升能力等建设内容,确保高产田持续稳产高产、中低产田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B50/T761)和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为标准开展建设。

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城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2021年和2022年依据财政下达的建设资金,每亩投资1500元,经典型项目测算分析,2023~2025年一般项目亩均投资2500元,2026~2030年一般项目亩均投资3000元,重点项目亩均投资5000元。利用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收益,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鼓励创新投资模式,合理提高社会投资占比。

二、建设内容

(一)田块整治。两山夹一沟是城口县典型的地貌特征,针对地形相对平坦,地势高差不大且对外交通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山地区因地制宜缓坡化改造或修筑梯田,梯田田面长边宜平行等高线布置,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筑石坎并配套坡面防护设施,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重构犁底层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调整农田地表坡降,改善农田耕作层,提高灌溉排水适宜性。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建成后,耕地土体厚度宜达到50cm以上,耕作层厚度宜在20cm以上,中低山区梯田化率宜达到70%,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超过8%。

(二)土壤改良。因城口县整体土壤贫瘠,土壤的储水以及保肥能力不足,土壤酸化现象时有发生,需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对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采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治理退化耕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推广合理轮作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过沙或过黏土壤应通过掺黏或者掺沙等措施,改良土壤质地;酸化土壤应通过施用生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等措施进行改良;有机质含量过低的低产土壤,应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培肥。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退化土壤治理、障碍土层改良、土壤培肥等。建成后,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碳量等其他物理、化学、生物指标达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水平下的中上等水平。

(三)灌溉和排水。按照以排水为主,灌溉为辅的要求,完善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改造和修复排水沟、输配水渠(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开展灌溉排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强雨水和地表水收集利用,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小型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建成后,田间灌排系统完善、工程配套、利用充分、排水有通道,灌溉有水源,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1~3d暴雨3~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0%。

(四)田间道路。按照生产作业的要求,优化机耕道、生产路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公路,合理确定路网密度、宽度等,整修和新修机耕道、生产路,配套建设农机下田(地)坡道、桥涵、错车道和末端掉头点等等附属设施,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机耕路宽度宜3~4m,生产路宽度一般不超过3m,路面材质宜采用泥结碎石、素土、混凝土等材质。建成后,田间道路直接通达度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进行合理布局,与田块、沟渠、道路等工程相结合,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针对城口地少坡陡土薄的特征,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能有效保护耕地。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岸坡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建成后,区域内受防护的农田面积比例一般不低于9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六)农田输配电。对适宜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根据农田现代化建设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设弱电设施。输配电设施布设应与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和弱电工程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七)科技服务。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推广免耕少耕、酸化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保护和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数字农业、良种良法、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科学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间定位监测点布设密度符合要求,农田监测网络基本完善,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基本全覆盖,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明显提高。

耕地质量建设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与全县高标准农田同步建设,建设资金来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根据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按照每3.5万亩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到2030年累计建成监测点5个,在高燕镇、修齐镇、高楠镇、明通镇和坪坝镇各分布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

(八)管护利用。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国家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后及时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及时修复损毁工程,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第四章 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

 

 

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特性表

建设分区

精品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

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融合区

自然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

范围

修齐镇、周溪乡、明通镇、鸡鸣乡、咸宜镇、明中乡、厚坪乡、蓼子乡、治平乡、高观镇和东安镇等11个乡镇

葛城街道、复兴街道、高燕镇、坪坝镇、庙坝镇、双河乡、沿河乡等7个乡镇

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巴山镇、左岚乡、高楠镇、龙田乡等7个乡镇

制约因素

田块破碎坡度大,伏旱和洪涝灾害,道路路网密度低。

耕地坡度大、石漠化问题突显,道路设施不完善,耕地质量不高。

田间道路连通性差,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灾毁水毁严重。

主攻方向

细碎化农田整理,进行田块整治,土壤培肥,修复灌排设施,配套农田防护设施,完善田间道路。

耕地进行降坡处理、石漠化治理,兼以疏通坡面排水沟渠,开展机耕道路维修,提高耕地质量。

提升道路通行标准,加强土壤改良,增强农田排洪抗旱能力,修复灾毁水毁设施。

产业发展方向

粮油、蔬菜

玉米、马铃薯、豆类

玉米、薯类、高山蔬菜

任务安排

新增建设0.82万亩,改造提升2.94万亩

新增建设0.19万亩,改造提升2.40万亩

新增建设0.59万亩,改造提升0.66万亩

重点项目

 

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县级)

 

一、建设分区与分区建设指引

城口县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贯彻“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的规划宗旨,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城口县建设成为“渝川陕三地的后花园”。

城口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为建设目标,通过全面建设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项目,争取在生态保护、山地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渝川陕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引领,坚持农田水利化、宜机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理念,主要利用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集中打捆投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山、水、城的空间格局为基础,衔接全县重要相关规划,统筹考虑“三县一城一枢纽”区域发展定位、地形地貌分区,结合自然资源本底条件,科学划分各个板块高标准农田建设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将城口细化为三个区,即精品农业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融合区。

——精品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

包括修齐镇、周溪乡、明通镇、鸡鸣乡、咸宜镇、明中乡、厚坪乡、蓼子乡、治平乡、高观镇和东安镇11个乡镇。该区地处城口县东南部,属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夹杂着部分山间盆地,蓼子乡、咸宜镇、明通镇喀斯特地貌中山特征明显。坪坝河、前河贯穿本区域,水系较发达。耕地海拔多在600~1300米,以坡耕地为主,地块小而散,平地较少。土壤以黄壤土、黄棕壤为主,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立地条件一般,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居多。土壤酸化趋势较重,有益微生物减少,山地区土层浅薄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1120~1500mm,水资源丰富,但不同季节、年际之间差异大。粮食作物以粮油、蔬菜为主,农作物以一年一熟或两熟为主。

该区域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制约因素:一是耕地田块破碎死角多、坡度大导致水土及养分流失,土壤酸化严重。二是春夏季节易发生伏旱和洪涝,产业园区内蓄水设施缺乏,现有排水沟常年经水流冲刷导致沟体毁坏冲毁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三是道路路网密度较低,达不到粮食生产便利的需求。总体来说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不高,排水抗旱能力不足,加之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或损毁问题,长期带病运行,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针对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田间道路、灌排、输配电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设施参差不齐,且现有工程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农田防护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问题。规划期内应加强细碎化农田整理,进行田块整治,土壤培肥,修复灌排设施,配套农田防护设施,完善田间道路,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重点建设粮油、蔬菜等保障基地,巩固提升特色精品农业基础,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

 

精品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工程建设指引

1.田块整治以陡改缓、坡改梯为主,适当归并,田面长度应沿等高线布设,大弯随小弯取直,田面宽度主要根据地形、土层厚度及种植作物类型、机械化作业等确定。田块整治区域应进行土壤培肥,加速土壤熟化,逐步恢复和提高原耕地的地力水平。地处土石山区易造成冲刷,结合石块、砾石清理,修筑石坎,减少水土流失。耕作区集中连片,整治后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50cm,耕作层厚度不低于20cm,梯田化率达到70%以上。

2.培肥耕地地力,主要在修齐镇、周溪乡、明通镇、咸宜镇、蓼子乡、治平乡等乡镇采取粮(绿)肥轮作、秸秆还田、生物肥料、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措施,重点提升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提升耕地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在修齐镇、明通镇,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速效钾达到100mg/kg以上,土壤pH值一般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5级以上。

3.山地区以排水畅通为整治重点,修复排灌设施,配套农涵,修建蓄水工程设施,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增强田间排洪排涝和补灌能力能力。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0%以上,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

4.合理规划建设田间路网,优先改造利用原有道路。道路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力求短而直,符合规模机械化生产要求,田间干道与项目区内、外等级公路相连接,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田间道路工程按照“土是路、路是土”的思路,通过下田坡道、预留进出通道等方式,实现田块与田块。田块与道路之间互联互通,保证农机进出自如。机耕路路面宽度宜为3~4m,宜采用碎石等材质,生产路路面宽度不超过3m,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耕作区田间道路网密度达到16m/hm2,田间道路通达度不低于90%。

5.加强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合理规划农田防护措施。在暴雨集中、流水易冲刷区、水土流失易发区、易沉降塌落区可适当布置排洪沟和护路挡土墙,防止耕地被冲刷和田坎垮塌。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综合采用沉沙池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融合区

包括葛城街道、复兴街道、高燕镇、坪坝镇、庙坝镇、双河乡、沿河乡等7个乡镇。该区地处城口县西北部,属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地貌类型以褶皱抬升中山为主,耕地海拔多在500~1300米,任河贯穿本区域,水系较发达。耕地以坡地居多。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较严重,耕地退化和肥力下降风险较大。该区气候类型基本相似,年降水量1245.5~1600mm,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存在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农作物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和豆类为主,并存在多个农副产品工业加工厂。

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壤立地条件一般,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为主,坪坝镇、高燕镇、庙坝镇优质耕地较多;春旱、低温冷害较严重,土壤墒情不足;该区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均刚刚达到标准,养分不平衡,难以提供该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该区域主要存在以下两点制约因素:一是耕地地貌复杂,耕地坡度较大、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石漠化问题突显,二是道路设施不完善,道路路面损坏严重,道路宽度及配套设施达不到宜机化生产需求。已建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偏低,配套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项目工程设施维修保养不足、老化损毁严重,无法正常运行,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针对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不高,耕地坡度大且石漠化问题严重,田间道路建设标准低等问题。以将该区耕地进行降坡处理、石漠化治理,兼以疏通坡面排水沟渠,开展机耕道路维修,提高耕地质量为主攻方向,规划期内应围绕创新打造城口“县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的主题,围绕稳固提升玉米、马铃薯、豆类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方便农作物种养及运输,推进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项目建设,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服务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的转变。

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融合区工程建设指引

1.通过进行坡式梯田和坡改梯工程,合理合理划分田块,降低田面高差,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田面宽度主要根据地形、土层厚度及种植作物类型、机械化作业等确定。在地块高差大地区,利用地形条件,结合石块、砾石清理,修筑石坎,方便耕作。

2.以排水为主,开展沟渠配套建设和疏浚整治,布设必要的排水设施和沉沙凼,增强农田排涝能力,防治土壤潜育化。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旱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0%以上,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3.维修老化道路,对已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田间路网系统,合理确定路网密度,耕作区田间道路网密度达到19m/hm2,田间道路通达度不低于90%;路面宽度机耕路3~4m,生产路路面宽度宜为1~3m;路面材质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并配套必要的排水设施、下田坡道、错车点、倒车位和安全设施等。

4.培肥耕地地力,采取粮(绿)肥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相对均衡。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在高燕镇、坪坝镇,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有效磷达到20mg/kg以上,土壤pH值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5级以上。

5.合理规划农田防护措施。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和道路陡峭地段可适当布置护路护沟挡土墙。

——自然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

包括北屏乡、岚天乡、河鱼乡、巴山镇、左岚乡、高楠镇、龙田乡等7个乡镇。属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地貌类型以侵蚀剥蚀中山、褶皱抬升中山为主,立体地貌明显。耕地海拔多在600~1300米,任河贯穿本区域,水系较发达。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壤立地条件一般,土壤养分贫瘠,坡耕地占比较高,土层浅薄,石漠化问题凸显,耕地质量等级一般。气候类型基本相似,年降水量1280~1560mm,水资源较丰沛,但不同季节和年际之间差异较大。高寒气候,可耕地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作物主要以一年一熟为主,包括玉米、薯类和蔬菜。

该区部分原有道路路况差、道路存在断头路未形成环线,天然冲沟两侧耕地经常被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旱涝、低温、连阴雨、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巴山镇、高楠镇受洪涝灾害影响较重。已建高标准农田维修保养难度较大,灾毁损毁问题严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粮食(蔬菜)生产。

针对农田建设基础条件薄弱,田间道路连通性差、通行标准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规划期内应提升道路通行标准,加强土壤改良,增强农田排洪抗旱能力,修复灾毁水毁设施,以建设玉米、薯类、高山蔬菜等保障基地为重点,沿S301~城万快速通道,辐射沿线休闲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旅游资源,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东西向休闲农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以沿河乡、庙坝镇、高燕镇、葛城街道、修齐镇、东安镇为重点,充分发挥乡村食品供给、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在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资源独特、设施完备、业态丰富、创新活跃、联农紧密的休闲农业重点县,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自然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工程建设指引

1.开展机耕路、生产路建设和改造,科学配套建设田间道路附属设施,加强耕作区外联通道建设,满足农产品运输及中小型农机作业需要。机耕路路面宽度宜为3—4m,宜采用碎石等材质,生产路路面宽度不超过3m,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暴雨冲刷区应采用硬化措施。耕作区田间道路网密度达到16m/hm2,田间道路通达度不低于90%。

2.以农田排水为主,兼顾蓄水灌溉。针对因暴雨洪涝自然灾害而损毁的水利设施,修复取水口,对沟渠进行整修连通建设和淤堵疏通,可根据实地需要利用渡槽、倒虹吸、管道、涵管等对沟渠进行连通,保障农田灌溉有水源,修建排洪沟保证排水有通道。同时需对冲毁的农田进行修复,清理石块深耕深翻,对发生垮塌的田坎进行修补,根据高度及稳定性要求可采用土坎、浆砌块石石坎或其他生态型材料。

3.培肥耕地地力,采取粮(绿)肥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倡草木灰还田提升土壤钾含量。注意平衡施肥、分次施用。在高楠镇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宜达到20g/kg以上,土壤pH值一般保持在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达到5级以上。

 

二、任务安排

(一)乡镇(街道)计划任务。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三区”的建设布局,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市级下达任务,结合全县耕地现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水土资源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统筹考虑全县主要农产品供需形势、发展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等因素,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兼顾均衡,分配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任务,将2021~2030年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新增建设1.60万亩,改造提升6.00万亩,落实到各个乡镇(街道)。

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变化情况,可按照程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行动态调整。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表

乡镇(街道)

2021~2030年

2021~2025年

2026~2030年

小计

新建(亩)

改造提升(亩)

小计

新建(亩)

改造提升(亩)

小计

新建(亩)

改造提升(亩)

坪坝镇

4227

 

4227

4227

 

4227

 

 

 

庙坝镇

4945

 

4945

4945

 

4945

 

 

 

咸宜镇

2344

 

2344

2344

 

2344

 

 

 

周溪乡

6708

 

6708

6708

 

6708

 

 

 

明通镇

4453

2126

2327

4453

2126

2327

 

 

 

蓼子乡

6130

 

6130

6130

 

6130

 

 

 

鸡鸣乡

1327

 

1327

1327

 

1327

 

 

 

明中乡

528

 

528

 

 

 

528

 

528

厚坪乡

2456

 

2456

 

 

 

2456

 

2456

治平乡

1539

 

1539

 

 

 

1539

 

1539

修齐镇

9348

6135

3213

6135

6135

 

3213

 

3213

高观镇

1600

 

1600

 

 

 

1600

 

1600

东安镇

1246

 

1246

 

 

 

1246

 

1246

河鱼乡

535

 

535

 

 

 

535

 

535

岚天乡

439

 

439

 

 

 

439

 

439

葛城街道

913

 

913

 

 

 

913

 

913

复兴街道

575

 

575

 

 

 

575

 

575

北屏乡

1992

 

1992

 

 

 

1992

 

1992

高燕镇

6983

1866

5117

1866

1866

 

5117

 

5117

高楠镇

2508

1248

1260

1248

1248

 

1260

 

1260

巴山镇

1857

 

1857

<